失智症專業治療

 

失智症泛指腦部退化的疾病,一般大家所談論的失智症為退化型失智症,它不是正常的老化,主要分為阿茲海默型、血管型、額顳葉型、路易氏體型、混和型等。

各類別的失智者有其特徵,大體而言失智者常見的症狀包含的記憶力、理解力、判斷力、溝通能力、生活功能的退化,同時許多個案也會伴隨出現「精神行為症狀(BPSD)」,例如:憂鬱、焦慮、易怒、妄想、衝動、抱怨、拒絕行為、遊走等情緒行為的症狀。

 失智者的治療目標
 

面對退化型疾病,失智者的治療目標又是什麼呢? 答案是「精準治療、穩定生活」! 在長年陪伴失智家庭的過程中,最令人感到頭痛棘手的就是不穩定的照顧模式,面對每天不同的問題行為、身體疾病問題,總是讓照顧者措手不及,但是接受精準治療,就有機會避免問題的發生或惡化。

 

失智者的專業治療計畫

「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個別化的生活作息建立」以及「照顧技巧的建立」是治療計畫的關鍵!而後三者在穩定生活中佔最重要的角色,生活要穩定,有以下4大關鍵:

第一、盡量避免生理疾病及外部創傷(感染、跌倒、骨折等)。

第二、減少認知與肢體功能的退化。

第三、增加生活功能的參與。

第四、情感抒發管道及自尊的保存。

要做到以上4項,就是非藥物治療的重點。

 

失智者非藥物治療面向

運動性治療、良好晝夜節律、體能與作息可以預防「生理疾病及外部創傷」;認知治療、運動性治療、社交作息可以達到「延緩認知與肢體功能的退化」;規律作息的建立可以減少失智者的混亂與不確定性;避免過度或過少的協助,培養正確的相處模式是「增加生活功能的參與」的根本,這都必須透過個別化的照顧者技巧的建立;以上都可以在專業治療師的帶領下,陪伴著每個失智家庭一起完成,這一切的過程會造就最後一項,情感抒發管道及自尊的保存。

 

治療案例說明

案例1 張奶奶83歲,女兒發現奶奶近期開始記憶力衰退、時常重複問相同的問題、開始容易搞混約會時間或想不起交代過的事情,情緒較為低落提不起勁,上個月到醫院的神經內科檢查,確診輕度阿茲海默型失智症,女兒相當擔心奶奶會繼續退化而到起辰諮詢。

第一步:電話諮詢,了解奶奶過往的職業、興趣、以及現在的日常生活狀況。

第二步:安排失智症專業治療評估(身體機能、認知能力以及心理/行為評估)

第三步:依據評估結果,奶奶在認知各項表現屬初期的退化,仍保有相當好的能力,奶奶與治療師的互動良好,明顯對於外人可表現出良好的社交力,身體機能上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平日活動量明顯過低,影響代謝力。治療師與女兒、奶奶討論生活作息的規劃,幫奶奶安排一堂自費認知治療著重在認知刺激、一堂自費運動性治療著重在有氧運動與高階協調運動、同時配合2堂失智據點團體社交活動。

 

案例2 吳爺爺79歲,已確診血管型失智症2年,但今年開始有明顯的退化,時常出現時序上的混亂,與家人朋友聊天互動上,也開始出現文不對題的狀況,走路明顯變慢而不穩,整天沒事做,家人十分擔心爺爺會很快就走不動、也很擔心認知狀況繼續退化。

第一步:電話諮詢

第二步: 安排失智症專業治療評估

第三步:依據評估結果我們發現爺爺的注意力及記憶力退化較多但對於過往熟悉的話題或活動在治療師的簡化和引導下仍主動參與,身體機能方面走路速度過慢、不穩定、且容易疲勞心肺功能不佳。考量上述狀況,我們安排一週3次的治療,每次2.5小時,包含1組全身性微循環治療增加微循環及維持全身肌力、1堂認知治療著重在認知訓練與社交互動並藉由功能性精油療按摩提升情緒表現及1堂運動性治療改善步態及有氧運動。

 

案例3 徐奶奶89歲,已確診失智8年以上,無法獨立行走、日常生活主要由看護照料,但近期奶奶的日夜顛倒問題嚴重,白天昏睡、晚上時常出現拍手、吼叫的問題,難以照顧。女兒想改善日夜顛倒問題,減少晚上的干擾行為,前來起辰諮詢。

第一步:電話諮詢

第二步:奶奶退化嚴重,難以外出,治療師到家中進行居家評估

第三步:評估後發現,奶奶白天精神狀況差,但在頭頸按摩後可以醒過來配合坐姿的簡單運動,對於音樂也有相對的反應,另外家中環境昏暗也是日夜顛倒的原因。治療師安排一週進行2次居家治療增加活動量與刺激量、並教導看護白天進行舒醒頭頸按摩、夜間進行舒眠撫觸精油按摩,並與女兒討論改善居家部分環境的燈光改由光照燈泡,進行光照治療。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